1、饵料配方类型
1、基础饵:基础饵是指用谷物、胚芽、麸皮、豆粕等制成的本味饵料配方,所占比率一般在40~60%,特征是比重大、雾化成效差,容易见到的有超诱、颗粒粉、底饵料等。
2、主攻饵:主攻饵是指饵料配方厂家针对某一种鱼生产的专攻饵料配方,比如专攻鲫鱼、鲤鱼、草鱼、鲢鳙等,这种饵料配方最大的特征是针对特定的某一类鱼总是特别有效。
3、状况饵:状况饵是指用来调整饵料配方状况的一类饵料配方,容易见到的有轻麸、雪花粉、粘粉、拉丝粉等,添加在饵料配方中可以改变饵料配方的比重、雾化速度、附钩性等状况。
4、添加剂:添加剂是指添加在饵料配方中的各种促食剂、诱食剂、香味剂等,事实上就是钓鱼人常说的小药,容易见到的有鱼开胃、果酸诱、药酒、猪母乳及各种香精等。
2、味型划分
1、腥:腥是饵料配方四大味型之一,容易见到的有虾腥、海藻腥、骨粉腥等,目的鱼不同腥味的种类也不同,比如鲤鱼喜欢螺肉腥,鲫鱼喜欢虾粉腥,黑坑鱼喜欢骨粉腥。
2、香:香是饵料配方四大味型之一,容易见到的有奶香、薯香、麦香、水果香等,香饵诱鱼成效不如腥饵,但困难招小鱼,特别是气温高的夏秋天野钓建议以香饵为主。
3、酸:酸是饵料配方四大味型之一,容易见到的有醋酸、酸奶及各种果味酸,喜欢酸味饵料配方的有草鱼、鲢鱼、鳙鱼等,钓这类鱼时在饵料配方中添加少量的酸味饵料配方成效更好。
4、臭:臭是饵料配方四大味型之一,说起臭味就不能不提鲢鳙了,其中鲢鱼偏向于酸味的饵料配方,鳙鱼偏向于臭味的饵料配方,在江河、湖库等自然水域臭饵也能钓大鲤鱼。
3、开饵方法
1、定饵水比:饵水比是指饵料配方和水的体积比,开饵前必须要确定好饵水比,缘由是饵水比无论是过大还是过小都会干扰饵料配方状况,在饵料配方包装袋上一般标注有饵水比。
2、混合饵料配方:饵料配方加水前要混合均匀,多种饵料配方时更要混合均匀后再加水,目的是确保饵料配方能均匀吸水,千万不要小看这一步,饵料配方吸水不均匀抛竿后比较容易掉落。
3、充分醒饵:饵料配方加水后先搅拌均匀,醒饵5~15分钟让饵料配方充分吸水,其中气温偏高的夏、秋两季仅需醒饵5分钟,气温偏低的冬天至少要醒饵10分钟甚至15分钟。
4、适合打揉:醒饵完成后顺时针方向打揉,打揉时力度和次数都要适合,不然开出来的饵料配方一定不好使,其中打揉不足会干扰饵料配方状况,打揉过度又比较容易开成死饵。
4、上饵手法
1、拉饵:拉饵是最常见的上饵方法之一,指用饵团压住鱼钩,借助拉丝粉产生的蛋白纤维将饵料配方拉在鱼钩上,优点是饵团均匀、上饵速度快、雾化成效好、可口性佳。
①手法:拉饵时不要将饵料配方都压在鱼钩上,只须能盖住鱼钩即可,不然子线会将拉丝割断并使鱼钩从子线割出的缝隙中拉出来。
②钩尖:拉饵时鱼钩的钩尖必须要朝上,只有钩尖朝上才能拉出均匀饱满的饵团,这也是为何拉饵建议用强磁拉饵盘是什么原因。
③角度:拉饵时的角度对饵团影响非常明显,想要拉出大饵团可轻轻的垂直往上拉,想拉出大小均匀的小饵团则建议倾斜45度拉。
2、搓饵:搓饵是最常见的上饵方法之一,指直接用手指将饵团捏(搓)在鱼钩上,饵团形状有棱锥型、圆球型、水滴形等,饵团大小可依据钓场、鱼情、水情等灵活调整。
①开饵:开饵前先将饵料配方充分摇匀,多种饵料配方时要先混合均匀,然后根据标注的饵水比加水,加水后稍微搅拌并醒饵5~15分钟,最后将饵料配方揉打出想要的状况即可。
②挂钩:取小块饵料配方搓成条状,用大拇指一分为二,一部分在手指中,另一部分在指甲盖上,先将手指中的饵料配方搓在鱼钩上,再将指甲盖上的饵料配方也搓在另一个鱼钩上。
③形状:搓饵的形状有圆球形、水滴形、棱锥形、长卵形等,最容易见到的是圆球形和水滴形,其中圆球形合适钓鲤鱼、草鱼和大个体鲫鱼,水滴形合适钓鳊鱼、白条鱼等。